紅網汨羅站11月24日訊(通訊員 葉霄)近年來,隨著年輕一代社會、家庭經濟壓力的增大,隔代撫養已儼然成為我國的一種新型家庭模式。在汨羅,有多少家庭是隔代撫養呢?利弊孰多孰少?
  11月21日,記者從市幼兒園、城關一小兩校14個班中抽樣發現,694個孩子中,有211個由祖輩接送和照顧,占30.4%。其中,市幼兒園318個孩子中有134個屬隔代撫養,占42.25%,城關一小376個孩子中有77個,占20.48%。
  
  我與孩子的交集在哪?
  
  在汨羅城區,“上班族”一般上午8點、下午2點半上班,上午12點、下午5點半下班。學生上午7點20分、下午1點半上學,上午11點40、下午4點40左右放學。年輕父母在外地掙錢養家、離異或離世,因時間、家庭狀況的差異,不少老人肩負起接送、照顧孫輩的重擔。
  這些老人,年齡在55歲以上,身體狀況也不一而同。64歲的退休幹部劉爹,是這支隊伍中“佼佼者”,從事“背書包”這一職業,已是6個年頭。“兒子在鄉鎮派出所工作,兒媳也要6點才下班,自己腰腿也不靈光,實在是沒得辦法,只能我來接送。”
  在事業單位工作的陳女士談及自己與女兒的“交集”,滿是無奈。“我先生不在本地工作,我自己也忙,孩子只能由老人帶。我回家的時候,女兒已入睡,當我還在補睡眠時,女兒又到了學校。”
  “隔代撫養”與“父母撫養”,孰優孰劣?
  
  凱華小區65歲的退休教師葉爹,很為孫子擔心,“孫兒跟我們在一起,身體能照看好,就是學習和性格培養方面,有點心有餘力不足。”12歲的“小葉”挺結實,但平時不乾家務,非常迷戀網絡游戲,缺乏學習興趣,。
  退休幹部彭祥,撫養孫兒已3年有餘,他認為,老人帶孫輩,能讓子女安心工作,這是好事。如果老人能用好的方法和技巧去撫養孫輩,可以弱化因“代溝和溺愛”引起的不良教育效果,不會比“父母撫養”差。老人每次接孫兒回家,都會引導孫兒觀察友誼河兩岸的植物,啟發認知。“他才5歲,認識了很多植物,也懂了一些地理知識。”
  城關小學三年級學生小貝,從出生就由外祖家撫養。“外公外婆很疼愛我,什麼都依我。上學後,媽媽帶的更多些,穿衣、說話、吃零食都被管著了。”小貝說起兩代人對自己的態度,滿是快樂,“媽媽是老師,經常陪著我做作業、做手工,有空還會帶我去旅行,爸爸一般陪我買書、看書。”老師和同學們都認為小貝“口語表達和待人都不錯”。
  市幼兒園中(二)班陳老師告訴筆者,他們班47名幼兒,其中14名是由老人接送、照顧的。這些孩子部分性格霸道、孤僻、內向,行為習慣也欠良好。城關一小德育處的武老師也說,對比來看,由父母撫養的孩子,性格開朗些,學習成績也比較優秀。
  關愛孩子,從陪伴做起
  
  在教育局工作的彭女士,經常利用雙休日,帶著女兒參加親子活動、陪上舞蹈課、出外旅游。“平時沒時間陪她,她也不大理我。和她一起參加活動後,她的性格、心情明顯好了,還是陪伴的好。”據瞭解,很多上班族,一般會利用雙休日帶著孩子去踏青、玩游戲,孩子的認同度很高,特別是幾個家庭一起出行。
  城郊中學九年級班主任陳艷軍在家長會上坦言,“現在不陪孩子,以後不知道有多少事要麻煩自己。無論您工作有多忙,都要抽時間陪同孩子。”
  “很多家長'掙了票子忘了孩子',這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養教方式。”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辦負責人建議,“家長要和學校加強聯繫,及時瞭解子女的情況,多陪孩子參加集體性活動,比如家長會、親子活動。”  (原標題:汨羅微調查:抽樣顯示城區30.4%孩子屬隔代撫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gffreljcrvjg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